贝适
最近,瑞瑞的妈妈很苦恼,瑞瑞总是有一奇怪的动作,尤其是到了开学、考试或竞赛,孩子就会出现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皱鼻子、发怪声。孩子怎么了? 是“熊孩子”在捣乱?
不,有可能是抽动症已经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如果发现您的孩子有张口、眨眼、点头、摇头、耸肩、甩胳膊、鼓腹、踢腿等奇怪动作,家长朋友切莫当做是孩子淘气调皮,就应该考虑一下抽动症了。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国际上称为妥瑞氏综合征,国内也称为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性神经障碍,以不自主无规律的多部位肌肉运动及发声行为为特点。抽动障碍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由多种因素诱发的综合性症状。之所以强调抽动症是“症状”不是“疾病”,是因为抽动儿童的医学检查结果未能显示抽动障碍和器质性疾病相关联。
抽动症在男孩中更多见,年龄范围多在5~14岁之间且有低龄化趋势。抽动症的行进性发展可归纳为:起病期(5-8岁)、发展期(8-14岁)、缓解期(14-18岁)、稳定期(18岁以上)。根据美国抽动症协会的统计,半数以上的抽动症儿童成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不足半数的儿童迁延至成年。
抽动障碍常常被误以为是调皮、“坏习惯”而被忽视。由于抽动症的动作部位不一,很多患儿被误诊,将抽动症误诊为结膜炎、咽炎、鼻炎等生理疾病。
抽动症的分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一过性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尤其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非常常见。其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一年之内。
2、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以病程长、抽动部位变化、发声方式变化为特点。在其病程中,抽动症状表现未时好时坏消长变化,其症状严重程度及波动范围较大;包括面部动作、颈肩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或者几种动作联合。在紧张、过度兴奋、疲劳等情绪心理因素影响下症状加重。
3、发声抽动障碍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功能,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设。早期的发声性抽动多为简单性发声,主要包括喀喇音、唧唧声、清嗓声、咕噜声、咳嗽声、吱吱声。此后将出现复杂的发声性抽动、如突然发出不合适的音节、单词、短语以及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等,说话的流畅性和节律性发生改变。严重的发生障碍表现为秽语,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
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抽动障碍儿童存在器质性疾病,因此抽动障碍为行为症状,非器质性疾病。在医学界对抽动障碍的研究开展几十年,目前没有治疗方案。
国际上对抽动障碍的干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CNMSF儿童神经发育辅助方案(Comforkids Nerve & Muscle Support Formula)辅助儿童神经肌肉发育,促进神经肌肉发育平衡达到稳定症状的目的,CNMSF为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抽动儿童干预方式。
2、行为心理干预。行为心理干预为国际常用的针对特殊儿童的干预方式,多动症儿童及抽动症儿童均可以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对其进行行为心理干预,构建良性的行为心理及情绪模型。行为心理干预的优势为安全性好,缺点在于行为干预受环境、条件和干预人能力和数量的限制。
3、神经抑制类药物干预。目前常用的药物为硫必利、氟哌啶醇、可乐定等。此类药物均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且儿童用药反映副作用较明显。该药物对儿童神经发育有无长效影响,目前并不明确。因此,除非儿童的抽动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此类药物要慎之又慎。用药和停药必须谨遵医嘱。
抽动障碍的几个误区
当发现孩子出现抽动症状后,往往会家长特别无奈,也会特别无助,沮丧,甚至陷入恐慌。家长恐慌的部分原因,是对抽动症的了解不够全面,理解有误区。
误区一、抽动症是器质性疾病么?
抽动症与1885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neurologist)Dr. 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提出。抽动症为一种神经精神类障碍,发病年龄集中在儿童及少年期(6-14岁),目前有低龄化趋势。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为临床症状,孩子的刻板、重复、不自主运动及发声行为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在排除了舞蹈症、癫痫肌阵挛发作等病变导致抽动后,其他医学检查检验表明,单纯性抽动症儿童鲜有器质性病变。
正确观点: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抽动症非器质性病变,将其认定为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抽动症的症相大于病相。
误区二、抽动症状缓解或消失说明抽动症消失了么?
抽动症为儿童发育过程中的神经精神障碍,随着发育的成熟,超过半数的儿童会在青春期后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迁延到成年。抽动症的特点即为反复发作、抽动部位变化。因此抽动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并不能说明抽动症痊愈,更大的可能性是神经肌肉发育暂时性平衡,随着发育的行进,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因此抽动症的重复发作是其重要特征。反复发作的过程中,抽动部位和抽动方式变化也是主要特点,抽动儿童神经发育不平衡现象可在神经系统的任一点体现,即表现出不同的抽动部位。
正确观点:抽动症状的暂时缓解和消失并不能说明抽动症痊愈。
误区三、抽动障碍必须治疗吗?
上面提到,抽动障碍部分儿童发育成熟(青春期)后,症状自然缓解甚至消失,只有部分儿童会迁延到成年,因此抽动障碍不一定必须治疗。但抽动障碍持续期间给儿童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明显,因此抽动障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干预”,因抽动障碍不是器质性疾病,因此“治疗”为不准确的用语。“干预”促进孩子神经发育、帮助孩子建设健康的心理与情志是抽动症家长正确的选择。
正确观点:抽动障碍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疾病治疗,而是要进行必要的干预。
误区四、抽动症儿童不敢批评?
抽动儿童的干预中,家庭干预起到决定性作用。1、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采用正确的方法保障儿童神经肌肉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充分,实现神经肌肉发育平衡。2、家长应该为儿童建立良性正面的生活环境,采取正面方式教育孩子。教育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不过分严厉苛刻,也不溺爱纵容。3、家长放弃了所谓的“好”,要做回正常的家长,把她当成正常的孩子。
正确观点:家庭干预是改善抽动障碍的重要方法,即做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正式教育,也要做到特殊的教养方式。
综上:抽动障碍应该早发现,早干预,采取相应方式促进儿童神经肌肉发育平衡,改善症状。鼓励儿童从事户外运动,增强免疫能力,促进肌肉和神经发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应及时关注,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健康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儿童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及学习,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药物控制,但家长需衡量利弊。
匿名
贝适
孩子3岁,年后眨眼,有举臂动作。现在眨眼没有了,但是有点耸肩了,但感觉耸肩动作不快,不是快速的抽动,孩子最近还有点玩舌头毛病。没去医院看,不想过多治疗,不知道对不对,现在只是多陪伴。前段时间脾胃不是太好
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