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
  • 抽动障碍
  • 多动障碍
  • 专家面对面
  • 感“动”论坛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探索

  • 抽动女孩的爸爸手记3:人生四季

    孩子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上大学了。心里五味杂陈,开始回忆她走进我生命的十几年。现在看来就是一转眼。一转眼,是过来人的感受。从她呱呱落地的无措、迈出第一步的惊喜、叫出第一声爸爸的感动、第一天去幼儿园的撕心裂肺、第一次被老师批评的气愤、第一次。。。

    阅读更多

  • 文献研究:糖与多动症

    虽然有不少的家长怀疑摄入过多的糖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的研究表明,摄糖与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之间没有联系。

    阅读更多

  • 看看你在给孩子吃什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

    当您想判断孩子是否适合采取药物治疗时,应首先去了解多动症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并悉知服用此类药物相关的规定!

    阅读更多

主页抽动障碍

走进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9日 来源:管理员 立即收藏

抽动症的真相

孩子怎么了?

38-1.jpg

最近,瑞瑞的妈妈很苦恼,瑞瑞总是有一奇怪的动作,尤其是到了开学、考试或竞赛,孩子就会出现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皱鼻子、发怪声。孩子怎么了? 是“熊孩子”在捣乱?

不,有可能是抽动症已经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如果发现您的孩子有张口、眨眼、点头、摇头、耸肩、甩胳膊、鼓腹、踢腿等奇怪动作,家长朋友切莫当做是孩子淘气调皮,就应该考虑一下抽动症了。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国际上称为妥瑞氏综合征,国内也称为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性神经障碍,以不自主无规律的多部位肌肉运动及发声行为为特点。抽动障碍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由多种因素诱发的综合性症状。之所以强调抽动症是“症状”不是“疾病”,是因为抽动儿童的医学检查结果未能显示抽动障碍和器质性疾病相关联。

抽动症在男孩中更多见,年龄范围多在5~14岁之间且有低龄化趋势。抽动症的行进性发展可归纳为:起病期(5-8岁)、发展期(8-14岁)、缓解期(14-18岁)、稳定期(18岁以上)。根据美国抽动症协会的统计,半数以上的抽动症儿童成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不足半数的儿童迁延至成年。

抽动障碍常常被误以为是调皮、“坏习惯”而被忽视。由于抽动症的动作部位不一,很多患儿被误诊,将抽动症误诊为结膜炎、咽炎、鼻炎等生理疾病。


抽动症的分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一过性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尤其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非常常见。其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一年之内。

2、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以病程长、抽动部位变化、发声方式变化为特点。在其病程中,抽动症状表现未时好时坏消长变化,其症状严重程度及波动范围较大;包括面部动作、颈肩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或者几种动作联合。在紧张、过度兴奋、疲劳等情绪心理因素影响下症状加重。

3、发声抽动障碍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功能,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设。早期的发声性抽动多为简单性发声,主要包括喀喇音、唧唧声、清嗓声、咕噜声、咳嗽声、吱吱声。此后将出现复杂的发声性抽动、如突然发出不合适的音节、单词、短语以及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等,说话的流畅性和节律性发生改变。严重的发生障碍表现为秽语,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抽动障碍儿童存在器质性疾病,因此抽动障碍为行为症状,非器质性疾病。在医学界对抽动障碍的研究开展几十年,目前没有治疗方案。


国际上对抽动障碍的干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CNMSF儿童神经发育辅助方案(Comforkids Nerve & Muscle Support Formula)辅助儿童神经肌肉发育,促进神经肌肉发育平衡达到稳定症状的目的,CNMSF为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抽动儿童干预方式。

2、行为心理干预。行为心理干预为国际常用的针对特殊儿童的干预方式,多动症儿童及抽动症儿童均可以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对其进行行为心理干预,构建良性的行为心理及情绪模型。行为心理干预的优势为安全性好,缺点在于行为干预受环境、条件和干预人能力和数量的限制。

3、神经抑制类药物干预。目前常用的药物为硫必利、氟哌啶醇、可乐定等。此类药物均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且儿童用药反映副作用较明显。该药物对儿童神经发育有无长效影响,目前并不明确。因此,除非儿童的抽动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此类药物要慎之又慎。用药和停药必须谨遵医嘱。


综上所述

抽动障碍应该早发现,早干预,采取相应方式促进儿童神经肌肉发育平衡,改善症状。鼓励儿童从事户外运动,增强免疫能力,促进肌肉和神经发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应及时关注,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健康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儿童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及学习,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药物控制,但家长需衡量利弊。

点击查看原文

© 版权所有北京贝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0035508号-1

本站点中的资料仅供一般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可能的诊断或推荐的治疗方法。

忘记密码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贝适协议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