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9日 来源:管理员
立即收藏
面对我的人性
经历了每一个抽动妈妈的无助、绝望和泪水洗礼,我的母性本能告诉我,我必须帮助她!因为眼泪只能宣泄情绪,无法解决问题。我必须调整心态陪伴并帮助她,这才是我应该做的,是责任。不,是使命!因为我是母亲。
调整心态,说的容易,做来难。世上最难莫过于人心,心理问题最复杂,最难矫正。巨大的心理焦虑排山倒海扑来。当我跳出自己,对自己的心态、情绪和心理做出理性分析的时候发现: 我的焦虑大部分来自我自己。更具体说60%来自我的虚荣,40%来自我对娃的担忧。大家记得生活工作中的我不是loser,我要面子,我有骄傲的心态。我的孩子是个抽动障碍孩子,别人会怎么看我?别人会怎么看我的孩子?孩子怎么面对别人的眼光和疑问?孩子会不会自卑?还有个更重要的拷问自己的问题----我的骄傲何处安放?
别告诉我你从来没有想过以上几个问题,别告诉我你不希望孩子从外表到内心都是优秀的,别告诉我你不想以孩子为荣,因为我们是人,不是佛。同时,我担心孩子会受症状影响,自卑自弃,因为这是比外表抽动更可怕的心理问题。说到底,抽动障碍最大的后果是心理障碍。
那么我的孩子有没有受到症状的影响,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如果受到了影响,什么程度?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表现。首先是她和伙伴在一起时的表现,既同伴关系中她的形态。很庆幸,她和小伙伴依然相处融洽,享受游戏,没有差别。其次,观察她和家人相处时的表现,既家庭关系中她的形态。她和妹妹相处不那么融洽,有时对家人的建议有抵触情绪。这个算不算问题,我认为不是大问题,我们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有态度,不过分都不算问题。
接下来,我想知道她自己对症状的意识程度。做这个了解,要有策略,不能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老眨眼睛?你为什么老清嗓子?你为什么老甩胳膊?
妈妈:是不是有点着凉了,你觉得肩膀疼么?
孩子:没有啊。
妈妈:我看你甩肩膀,以为你肩膀不舒服。
孩子:我没甩啊。没有不舒服。
结果不错,她本人对症状没有明确的意识,没有受影响,这个很好。
孩子既然问题不大,那我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能不能接受她的不完美?我们能不能欣赏她的不完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看了一场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精彩绝伦。回家的路上,孩子爸爸把车停在路边,认真告诉我:我说天没塌吧,也许不是世俗眼里的完美,但依然很好。我们没理由焦虑。
是啊,我不仅没理由焦虑,还没资格。
这一次执手相看没有泪眼,虽是深夜,但我心里有了太阳。
我庆幸我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她在我眼里依然完美,只是“完美”有了更高级的定义。
终于放过了自己,接下来我要全力帮助她,这是我的使命。请大家注意对抽动症的孩子,我们只能帮助,没有治疗。(待续)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