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9日 来源:管理员 立即收藏
抽动症,医学上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儿童期较为常见。虽然确切病因未明,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某些营养素可能对抽动症症状产生影响,甚至加重症状。这其中,就包括了高糖饮食。
从生理机制来看,高糖饮食会使血糖迅速升高。人体为应对这种血糖的急剧变化,会分泌大量胰岛素。胰岛素促使血糖快速进入细胞,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下降,形成血糖波动。而大脑对血糖的稳定依赖程度极高,这种不稳定的血糖供应,会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依靠稳定的能量供应来维持正常功能,尤其是与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系统。研究表明,多巴胺作为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在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糖饮食引起的血糖波动,会干扰多巴胺的合成、释放和代谢。例如,一项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对患有抽动症的动物模型进行高糖饮食干预,发现动物大脑中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发生改变,多巴胺信号传导通路出现异常,进而导致抽动样行为明显增加。
从炎症反应角度分析,高糖饮食还可能引发全身慢性炎症。当人体摄入过多糖分,会激发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慢性炎症会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得一些炎症介质能够进入大脑,干扰神经细胞的微环境。在这种炎症环境下,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抽动症症状。有临床观察显示,部分抽动症患儿在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后,体内炎症指标有所下降,同时抽动症状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流行病学研究也提供了相关证据。一项针对儿童抽动症患者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日常饮食中高糖食物摄入量高的儿童,其抽动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相较于低糖饮食儿童明显更高。这表明高糖饮食与抽动症症状加重之间存在关联。
综上所述,高糖饮食从血糖波动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引发炎症影响神经细胞微环境等多方面,对抽动症症状产生不良影响。为更好控制抽动症症状,合理控制糖分摄入至关重要。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抽动症儿童还要注意B族维生素、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素的摄入,保持神经递质的传导正常。另外,对于某些存在饮食摄取问题的抽动症儿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如康福奇M1+M2综合营养补充方案,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