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 来源:管理员 立即收藏
抽动症,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同时可能伴有爆发性发声和秽语。除了遗传、神经生物学等因素,食物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生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些食物中的成分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症状。食品添加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人工合成色素,如常见于糖果、饮料中的柠檬黄、日落黄等,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部分抽动症患儿在食用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的食物后,抽动症状会加重。此外,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大量食用含有这些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会增加抽动症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含酪氨酸的食物也需谨慎对待。牛奶、奶酪、大豆等富含酪氨酸,而酪氨酸是合成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前体物质。抽动症患儿本身可能存在多巴胺代谢异常,过多摄入酪氨酸,可能进一步打破神经递质平衡,使多巴胺水平升高,从而加重抽动症状。虽然这些食物富含营养,但对于抽动症患儿,需要控制摄入量。
然而,并非所有食物都对抽动症不利,有些食物反而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就是其中一类。维生素 B 族,如糙米、全麦面包、绿叶蔬菜中所含的,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过程,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常见于新鲜水果和坚果中。这些维生素可改善神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抽动症状。
富含镁的食物同样有益。镁元素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像香蕉、燕麦、菠菜等食物镁含量丰富。适当摄入镁元素,有助于放松肌肉,减少抽动的发生。
对于抽动症患儿,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含添加剂食品的摄入,增加天然、新鲜食物的比例。对于症状严重的患儿,在医生指导下,可尝试必要时借助神经营养补充剂(如康福奇M1+M2),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抽动症。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