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管理员
立即收藏
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精神疾病,在精神医学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有观点认为它属于焦虑障碍范畴,也被称作 Briquet 综合征。其显著特征为多样、反复且多变的躯体主诉,几乎可累及身体的各个器官与系统。
从心理学理论来看,躯体化并非一个确切的疾病名称或诊断,而是一组特殊患者认知与行为特征的集合。这些患者虽有躯体症状却缺乏医学证据,这是一种特殊的医学现象。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躯体化可能是患者潜意识中情绪冲突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无法直接言说的困扰。例如,一些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的人,可能将焦虑、抑郁等情绪以身体疼痛、疲劳等症状表现出来。
在精神疾病共病方面,躯体化常常与多种精神类疾病相伴出现。根据临床观察和研究,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与躯体化联系紧密。认知行为理论指出,抑郁症患者消极的认知模式可能加重躯体化症状,比如患者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会放大身体上的不适感觉。焦虑障碍同样常与躯体化共存,生物学理论认为,焦虑状态下人体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可能引发一系列躯体症状,像体温身高、呼吸困难、头晕、过敏反应等。躯体形式障碍更是与躯体化障碍在症状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到身体的各种不适,但躯体形式障碍更侧重于患者对身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和不合理认知。
慢性持续的躯体化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常见的疼痛、疲劳、头昏、体温升高、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临床、社会及经济问题。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因躯体症状掩盖精神疾病本质而导致误诊;在社会层面,患者可能因身体不适频繁就医,影响正常社交和工作;经济上,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因病导致的工作损失,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负担。
处于躯体化阶段的情绪心理障碍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可以选择药物干预及非药物干预两种方式。药物干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处方下,严谨用药。非药物干预则是联合情绪营养素,从稳定神经功能、调节情绪等方面改善身体的适应度。目前,联合性的情绪营养素产品可以参考康福奇T1等情绪营养素,作为精神情绪障碍的辅助支持,从改善睡眠质量、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到缓解精神压力,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精神疾病带来的困扰。
点击查看原文